<学分> 3
<教授> Stefano Brusoni
<推荐背景> 这门课是D-MTEC的课程,是一些专业可以选的选修课,像我一样对Management毫无基础的人上是没有问题的。
<课程设置> 期中考试之前是Prof. Brusoni上,期中考试后是他组里的Zeijen上。有两次课程是guest lecture。
<课程内容> 不太会总结概括,就我印象比较深的topic吧:innovation different from invention, investment in R&D, profits from innovation, explore VS exploit, ambidexterity at the organization level and individual level, spin out, modularity VS integrality, from products to platforms, innovation ecosystems, business models. 我印象比较深的case study: computer industry, 3D printing industry, music industry. 这门课每堂课都会有互动discussion,case study的时候会有group discussion, 不过可以不参与。2个guest lecturer我觉得既是大佬讲得也好,一个是Claudio Feser (from McKinsey&co)讲的大概是rigidities that hinder innovation and how to address them. 另一个是Stefan Noeken (from Hilti, Executive Board)讲的大概是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practice.
<课程任务量> 无作业,无presentation,无group work… 除了guest lecture, 每堂课都有两个required reading(考试范围),和几个suggested reading (非考试范围)。我的个人经历是,作为无基础小白,我只读了required readings, 读完以后能帮我理解老师上课真的在讲什么,上完课,基本就知道这些reading的重点大概在哪里了,其实也基本就是考试相关的了。如果我不读,基本状况是开开心心上完课,我觉得我听懂了,其实我只听了个热闹。
<考试> 30%期中+70%期末or100%期末。期中考试参不参加自愿,只有期中考试对最终成绩有提高的时候才算分,基本就是期中考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。期中考试:开卷30min。少量单选(无负分)+大量问答。我的经历是,我没时间去查,不能马上想出来的题就空着,勉强答完卷,我以为勉强及格,结果是6,不敢相信。期末考试从90min闭卷改成了60min开卷,少量单选(无负分)+大量问答。我依旧没时间查,这次还没答完,不知道最后一题长什么样,我以为在有期中考试成绩帮助下,大概5或者5.5,结果6,意外之喜,不过这次敢相信了。基于这些,我觉得这门课程给分非常友好,平常对成绩要求比较高的人应该都能是6,像我一样及格就可以的人,都能收获意外惊喜,就是多惊多喜的程度了。
<最后的碎碎念> 我不精于自己的专业,所以选修课就总想选些和专业没什么相关的。首先我的体验是这门课上课一点也不无聊,所以才会有开开心心其实听了个热闹的体验。然后require readings的类型也比较多样化,所以阅读感受也大相径庭,有些,我确实就是经常不知其所云, 但是能确定这些required reading的挑选是精心的,也确实和课堂紧密相连。因为我读书少,所以每一节课都有让我感叹的东西,原来许多我以为的就真的只是我以为的。它完全和我的专业不相关吗,好像并不是这样,许多时候我都能看到自己专业的影子甚至其具体的某个角色,它给了我一个新的维度,能够站在我的专业之外,重新去看专业里的一些东西,所以它给了我很多意外之喜,远多于成绩,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门选修。所以写了这么多是为了冰墩墩吗?当然是。但从我的角度,它真的值得。以上内容大部分主观性过强,谢谢给予包容。